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时代的堕落是从羞辱老师开始的

魏剑美 非常魏道 2021-02-18

最为野性也最具质感的性情文字

非常魏道,欢迎关注


有句话一直堵在心里,真的叫如鲠在喉。 

这句话就是,“一为教师,便不足道。”

 

一.


长期以来,羞辱教师差不多都是一种流行趋向。机关干部固然有看不起教师的现实理由,甚至就连最低级别的某些村干部,在面对老师的时候都不掩饰其“看人低”的价值判断。

 

多年前,《人民文学》上有篇报告文学写道,一个乡党委书记勉励中学教师说:“好好干,干得好提拔你做售货员。”

 

这样的“佳话”在今天虽然不再可能了,但“干好了”进机关烧茶倒水给领导提包,却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“提拔重用”。


 

我先前在乡村中学任教,身边男老师们谈对象的困难众所周知。因为即便是同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女性,绝大多数都宁愿找一个乡政府干部,哪怕是招聘干部。当一种工作的卑微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,身处其中的人,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职业。

 

后来我到了大学任教,某次与同事一起外出参观,内中一个同事是官太太,就毫不掩饰地说:“我最不喜欢和你们这些老师玩牌了,又精明又小气。”

 

也就是说,即便是混进大学老师队伍中来享受退休待遇的人,骨子里也是看不起老师的,也是以老师为羞耻的,也是不认同自己老师这个身份的。

 

如果在教师子女中做一个调查,最不愿意从事的职业是什么,我敢保证,绝大多数人会选择“教师”。

 

道理很简单,老师责任大、待遇低,又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源可以用作社会性的交往。尤其是乡村中小学老师,很多人勤勤恳恳一生,到老和普通农民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。多年来。我碰见给自己任教过的农村学校老师,他们进城办任何事情,基本上都是一副寒酸、谦恭的神态,让人看了倍感心寒。我做记者时,就眼见某局长给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训话,局长傲慢的姿态和老教师谦恭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。

 

二.

 

犹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就读的乡村中学突然转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新老师,传说他原本是一名干部,主动提出来学校当老师。这在当时可是一件破天荒的新鲜事,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。

 

到底该给这名新老师安排什么课程呢?学校领导一时犯了难,到最后给他安排的是最不重要的生物课和体育课。其上课水平怎么样我就厚道一点,不去评价了。但作为体育老师,他喊广播体操口令居然从一喊到三十六,一时间让所有人蒙圈了,这事还是没办法为尊者讳。



 

后来才明白,这名干部看当时大会小会都在喊“提高教师待遇”,并且要确保比其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更高,反应敏锐的他抢得先手,第一时间改行来做老师。但他很快发现,宣传的东西要落地,这个过程恐怕有点长,他有限的人生未必耗得起,所以后来到底又改回去了。

 

在那之前,我在一所名为“全区重点初中”实则为荒山野岭的破庙就读过,其中也有一名老师津津乐道于他当公安的光荣历史。当公安怎么会来做老师呢,而且还来到这样一所破落学校?后来隐隐约约听说好像是犯了错误。犯了错误的公安就罚他改行做老师,这大约也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办法吧。

 

不过即便如此,这名现在的老师,还是以他过去的公安身份为荣。关于他我只记住了两点:第一,他是做过光荣的公安的;第二,他当时出了一道政治题目“地主剥削工人,资本家剥削农民”让初中一年级的我们改错,有同学改为“地主剥削农民,资本家剥削工人”被他判为零分,他公布的标准答案是“资本家剥削工人,地主剥削农民”。这这这不一样吗?NO,他强调说“必须改主语”。

 

三.

 

客观地讲,近些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,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有所提高。但是,对于教师碾压式的力量和社会基础依然存在。

 

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,与教学无关的各种繁文缛节的要求,你每一条都得应付,从教案和课件的标准化程式,各种会议学习的笔记与心得,到各种法律考试、时事考试、情况汇报,稍有疏忽,都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革职之祸。

 

最奇葩的是,清贫的老师们也需要参照领导干部的要求,每年填各种“廉洁自律自查自纠”报表。内容有:是否参股矿产开发,是否有境外资产,是否经营赌场、情色等娱乐产业经营等等。很多都是老师们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内容,有人戏称“让我们来填这个表格真的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啊”。

 

话说某乡镇中学老师,在面对一大堆所谓“师德师风知识测试”题目时,随口说了一句“很多题目都与专业无关啊”,哇塞,不得了,立马上纲上线,叫做对抗测试工作。

 

也就是说,对一个老师的处罚与处分,不需要相应的法律条款与调查程序,也没有专业委员会的讨论与裁决,更不会有“教师工会”出来维权。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,想怎么处分基本上就看有话事权者的心情。

 

将教师进行行政化管理的后果就是,有个性、有才华、有独立品格的老师日益淡出教学一线,更不可能获得晋升,而秉持中庸之道者、浑浑噩噩者。甚至于长袖善舞者,正可以步步高升。校园里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正是这么形成的,乃至于一个校长就可以随口召集多名女教师帮他陪客喝酒。

 

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是,任何一项运动来临,首先被绑定的就是教师。从计划生育,拆迁,到截访,甚至乡村统一种烟草什么的,都要求教师和公务员一样签订责任承包书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你必须负责亲属的动员工作,若有亲属不按要求办,就追究你的连坐责任,最严重的予以开除公职。

 

置于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之下,老师要想奢谈什么权利、尊严,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。官本位思维,决定了教师的附庸地位。古人所说的“有辱斯文”,在最近几十年,其实要算是司空见惯。

 

多年前看过一则轶事:中日两个友好城市互访,中方代表团首先隆重介绍的是市长,接下去按官阶一一介绍,最后介绍的是一名小学老师。出乎中国人意料的是,前面介绍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时,日本人都客气地点头鞠躬,到最后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时,他们居然表现得比对之前任何一个人都更谦恭,集体深深鞠躬。而轮到日本代表团介绍时,他们第一个介绍的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小学教师。

 

 

近些年,在家长群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点赞,算是微信上的一大风景。老师无论说个什么,家长们都排队点赞、喝彩,甚至说些肉麻的吹捧话,还有的家长牵头号召大家给班主任买房。

 

最不可思议的是,小学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因为被语文老师羞辱而自杀,居然还有一大波家长给老师点赞。他们是真的认同老师的工作,还是仅仅因为害怕子女被迫害?

 

今天,老师的地位看上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,事实上却因为这种胁迫性的关系而给其社会声誉造成致命损害。一个非常奇特的现实就此愈演愈烈:一方面人们需要对与其有关联的老师保持敬畏,另一方面又对笼统意义上的老师心怀警惕和敌意。

 

因此,可以说,我们整体上有的只是“教育工作者”和“教育产业工作者”,而不是教书育人的“教师”。

 

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得以迅速崛起,就得益于教育,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。一个社会的正常,首先必须保证教育正常,让最优秀的人、最具爱心和责任感的人进入教师行业。即便是“臭老九”的年代,很多老教师仍然备受尊敬,因为他们身上体现着“学高为师德高为范”的学养与品格,而等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顶职进入教师行业时,教师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才大幅下滑。

 

一方面任何官员都可以对教师颐指气使,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又文不对题地对老师求全责备,乃至于一个小学老师违规扒车门都要被开除,一个大学老师在自媒体平台发表一点个人感受都要被立案调查。这样一种羞辱性的对待,越加让教师群体畏畏缩缩。自己尚且无法保持独立品格,哪有什么精神力量去启发、感染、教导学生?


 

“宁左勿右”的社会氛围之下,越来越多的老师,特别是中小学老师,甚至包括一些中小学校长,都越来越思想僵化。“宁愿大陆不长草,也要收回钓鱼岛”之类的观念颇有市场。“抵制圣诞节”、“戴领袖像章上课”之类的行动,就都是中小学首先开展起来的。

 

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思维,开拓视野,解放思想,而不是统一定制,钳制思想,固化观念。人的自我发展,本质上是不断拓展自由的范围,从人身的自由、经济的自由到思想的自由。如果反其道而行,那就不叫教育,用爱因斯坦的话说,那叫“机器狗”。

 

教育如果不能正本清源,甚至还逆现代潮流而动,要奢谈其他方面的振兴,只怕连自己也不会相信吧?


往期精彩文章:

看似“最公平”的高考,其实有着诸多的“想不到”……

关于博士的笑话,笑起来好尴尬

战无不胜的“官场神逻辑”

肩住黑暗的闸门,放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

底层的尊严

我是如何当上新闻发言人的

在中国,会鼓掌到底有多重要?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